□通讯员 郭倩 报道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人民群众走进“一扇门”,获得“一站式”诉讼服务,胶州法院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派驻宁和团队入驻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宁和团队包含一名员额法官、一名在编法官助理、一名合同制法官助理、三名书记员、三名调解员,共计9人常驻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并在此设立了法官工作室、法正•宁和调解工作室、宁和调解室、宁和审判庭等便民场所及司法资源,依托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力量,与市各部门协同作战,积极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从原有的“多环节”向“一中心”转变。
为高效化解纠纷,胶州法院以市“一站式”矛调中心为支点,一方面充分联动矛调中心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维调解力量,努力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在调解不成时,宁和团队法官及时介入、无缝对接,对于适宜快审速裁的案件就地开庭审理,让人民群众用最少的诉讼成本体验最优的诉讼服务。
宁和团队自2024年8月19日入驻以来,始终以解决百姓身边的“糟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抓手,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积极探索一站式解纷新模式,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截至2024年10月22日,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386件,其中诉前调书结案140件,调解成功原告撤诉170件,诉讼结案77件,调解率为96%,判决仅为14件。
诉前调解,注入党建引领“核心动能”
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宁和团队以市“一站式”矛调中心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创新诉前调解方式,充分发挥“党建+”效能,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诉前调解的“先手棋”。以“法正•宁和”党建品牌为依托,吸纳各行业党员加入调解队伍,建立起由法官、书记员、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律师、行业专家等组成的矛盾联调队伍,通过老党员“传帮带”、离退休干部兼职人民调解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调解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各类民生问题,打造多元解纷新“枫”景,两个月内化解公共停车道路使用费纠纷37件,当事人履行到位3.8万元,批量化解物业案件213件,标的额174万元。于两日内成功化解一起物业费高达59万元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当场一次性全部履行到位。
优化机制,构建多元解纷“联动格局”
胶州法院立足群众实际需求,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角度出发,始终把握“委派调解+全程跟进”的总基调,调处各类民商事案件。宁和团队通过“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化解金融纠纷,积极搭建“金融要素式一体化平台”,逐步构建起整合法院、公证机构、调解组织、金融机构职能与资源的“四位一体”体系,推动金融纠纷案件批量化解。团队于一日之内与胶州市公证处联合化解10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其中3起案件办理“赋强公证”,4起案件经调解后当事人直接偿还欠款,并以调解成功原告撤诉方式结案,另有3起案件经公证处调解,法院出具诉前调书结案。
数智赋能,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协同”
胶州法院充分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及山东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协同,实现受理、流转、办理、反馈、评价的业务闭环,通过线上调解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促进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及时达成和解,提高了调解效率、降低了调解成本,让群众反映诉求更加便捷,避免了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逐步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高诉前纠纷分流率、化解率。截至目前已实现线上调解45次,调解多起当事人因哺乳期或者生病等原因无法现场调解的案件,实现当事人足不出户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胶州法院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工作思路,对于初期调解不成案件,法官及时介入、无缝对接,就地开庭进行审理,并于庭后判决前再次进行“背对背”、“面对面”调解,两个月内化解多起中小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其中一起高达225万元的中小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经庭后多次“背对背”、“面对面”调解,被告当庭支付,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化解了原被告双方剑拔弩张的关系,修复原被告双方之间的信任,使纠纷当事人的相关利益和冲突在审理阶段得以调和,为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处息争,无讼是求。下一步,胶州法院将充分运用市“一站式”矛调中心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持续深耕多元解纷,优化“人民法院+矛调中心”平台,健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诉前调解+赋强公证”等机制,将“调”前端延伸,让“解”深入人心,不断拓展多元解纷“朋友圈”,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在诉前,真正实现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变矛盾“接收站”为问题“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