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24年7月16日,广东梅州兴宁市,两名男孩在水库不幸溺亡。男孩亲属及村民称,溺亡的两名男孩是亲兄弟,一个17岁,一个14岁。
溺水,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实则是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安全意识薄弱,对自己的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出于好奇或好玩而私自下水游泳。
2、对环境风险认识不足。河流、湖泊等野外水域、城市喷泉景观池、建筑工地积水坑、废弃窖井等危险环境都容易使未成年人陷入溺水困境。
3、下水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下水后突遭冷水刺激,或者游泳时间过长,体内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导致四肢痉挛、抽搐等特殊情况,因而发生溺水。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导致溺水。
防溺水认知误区
1、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水草、淤泥、漩涡等自然环境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疲劳、生病、抽筋等个人身体因素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
2、溺水后大声呼喊?
溺水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口鼻呛水后,溺水者根本无法正常发声。
3、带上游泳圈能“保命”?
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充气式塑料游泳圈本质上是玩具,并不能在游泳时有效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4、会游泳就可以救人?
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切忌贸然下水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