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的重要板块——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青岛会议在上合示范区举行。通过分别举行以物流运输、新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为主题的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与会嘉宾进行了专业深入的交流,推动跨境合作新项目落地。其间,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青岛枢纽、上合国际枢纽港新城运营中心、上合示范区“数据跨境服务专区”等多个重点功能载体揭牌。
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
在物流运输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上,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青岛枢纽正式揭牌,首批企业签约入驻。
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由济南市与青岛市联合建设,于今年1月获批。青岛枢纽项目规划中欧班列集结操作中心、跨境电商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中心、进口粮食监管中心、国际冷链中心等六大中心,加速建设“物流+贸易+金融”的聚链式产业发展区,将进一步提高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的综合服务能力。
同时,上合示范区管委与中远海运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
此外,在物流运输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上,
(下转第二版) (上承第一版)上合国际枢纽港新城运营中心、中欧班列(上合快线)通关咨询联络点、中物流上合(青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及数智物流研究院同时揭牌。
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揭牌、签约,让青岛正加速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共筑绿色能源合作体系
以“绿色丝路·上合共赢”为主题的新能源对话对接会上,技术合作成为焦点。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介绍了国际领先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带来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创新方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分析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路径,华为数字能源推介了构网型技术及数字赋能新能源。在山东能源集团主持的对话沙龙中,华为、东方电气等企业代表围绕新能源全球合作和对外贸易开展对话。
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不断推动能源合作。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化发展,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持续加强;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合作不断深入,产业链属地化合作不断深化。
为开拓能源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上合示范区正在积极打造“上合能谷”。作为区域清洁能源合作新载体,上合能谷将主要聚集光伏组件、用户侧储能装机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同时,全面承载上合示范区发展溢出效应,面向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搭建装备制造业对接新桥梁
装备制造技术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以“新质领航 智造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多国工商机构和采购商参与。山东重工、潍柴雷沃、豪迈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展示了山东装备制造能力。
阿联酋哈伊马角经济区驻华首席代表刘苗苗现场推介该区域投资政策,为中国装备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提供通道。山东钢刚好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现场推介了“钢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前丰帽业则分享了在非洲成功建厂的实战经验。
装备制造产业是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已汇聚458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960亿元。目前,已形成橡塑机械、纺织机械、农牧机械、锻压机械、新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特色产业组团。
会上,上合示范区对上合装备制造产业园进行了推介。据了解,上合创新智造产业园重点集聚高端装备、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以及物流、贸易、培训等配套服务业,构建企业生产基地、研发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启动跨境数据合作新机制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合组织国家在数字新基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为持续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在数字经济对接对话会上,上合示范区“数据跨境服务专区”正式揭牌。未来,上合示范区数据跨境服务专区将依托国家数据跨境政策试点优势,力争开通跨境数据专线、设立“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服务专区”,着力打造数据安全等要素的产业生态,成为上合组织框架下深化数字合作的重要平台。
上合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同时宣布成立。该联盟由浪潮云、海尔海纳云等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汇聚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共促AI大模型技术在上合区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发展。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强化陆海联动,“上合能谷”打造绿色技术合作载体,装备制造产业园搭建产能对接桥梁,上合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数字治理协同……这些合作平台、重点项目的建设,标志着上合示范区正在多个维度实现产业升级,为区域经贸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