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凤艳 报道
“汉唐风骨,於兹犹存;高山仰止,源远流长”。高13.2米、宽5.3米,充满浓厚盛唐气息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原拓拓片,让人感到巍峨磅礴之气扑面而来。这是4月15日,记者在位于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看到的景象。
《纪泰山铭》原作位于泰山之巅大观峰,刻于唐开元十四年间,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写的铭文,高13.2米,宽5.3米,正文隶书24行,其用笔结体严谨规矩、端正大方,是唐代隶书中的重要之作。此次,在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展示的《纪泰山铭》原拓拓片是由日本回流国内的珍贵文物,也是这座“民间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作为胶州文旅“新地标”,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以丰富的汉、唐时期的拓片艺术藏品,展示了汉唐时期的文化魅力。客厅致力于建设“传统文化的殿堂、文化自信的讲堂、少年成才的课堂”,拥有500余件艺术品,其中汉、唐时期摩崖石刻原拓拓本真迹300余件,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这些原拓旧拓,大幅者达十几米长,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肃然起敬。“我们目标是打造国内首个以汉唐文化为精髓,集研学、文旅、课后教育、美育传承为一体的文化平台,成为胶州乃至青岛文旅的新地标。”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负责人刘琳告诉记者。
据悉,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是2021年青岛市重点文旅项目之一,距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仅3公里左右,会客厅总面积4800平方米,大展厅1200平方米、小展厅600平方米、8间工作坊共5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300名左右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研学。会客厅的8个艺术类工作坊,具备完善的藏品鉴赏与保护、书法、拓片、版画、活字印刷等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寓教于乐,能让学生每次来都有所收获,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推出的“我是文物守护者”计划,更是让青少年能够参与到文物保护活动中来,激发青少年内心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爱护文物的责任感。用200余件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唐代至清代的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书画、工艺品等艺术珍品建立文化讲堂,让青年学子可以零距离的观察、触摸,无限制亲近文物真品,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艺术爱好者、创作者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书画技法。
(下转第二版) (上承第一版)唐代至清代的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书画、工艺品等艺术珍品建立文化讲堂,让青年学子可以零距离的观察、触摸,无限制亲近文物真品,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艺术爱好者、创作者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书画技法。
市民兰君怡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客厅内陈列展示的几百件拓本,让她大饱眼福。“没想到胶州还能有这样一处拥有这么多珍贵艺术品的地方。在我看过的许多展览中,这里属于质量比较高、展品数量非常庞大的。这些拓片和展品,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文物真迹的魅力,对我以后进行工作方面的研究和艺术类的创作都是有很多参考价值的。”兰君怡说。
“胶州历史文化非常悠久,这里有龙山文化、三里河文化。为向世界展示胶州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公司将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平台、经济和会展产业平台、中小学研学平台、高等院校教育平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等5个平台。今年还将推出4个大型展览,以胶州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汉唐风骨、於兹犹存’作为历史主题,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胶州、认识胶州、来到胶州。”刘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