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地铁8号线支线温州路地铁站:~~~
~~~分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五个行当
九龙街道:~~~
~~~
~~~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胶州秧歌角色的文化意蕴
分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五个行当

  □记者 冯纯 报道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耍秧歌”“跷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近期上映的电影《丘比特烦恼》以胶州大秧歌为载体,都市爱情轻喜剧为依托,通过讲述一对跳胶州大秧歌的姐妹花传承并发扬非遗文化的同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主人公用开创精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并实现了自我价值,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胶州秧歌,认识到胶州秧歌的独特魅力。 

  胶州秧歌成形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介绍,胶州秧歌的演员分为“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五个行当,表演程序有“开场白”“跑场”“小戏”三部分,跑场队形有“十字梅”“四门斗”“两扇门”“大摆队”“绳子头”等,还有《送闺女》《三贤》《小姑贤》《双推磨》等小戏。其音乐由打击乐、唢呐牌子、民间小调三大部分组成,伴奏乐器除唢呐外,还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30余个,一支秧歌队伍就有10余人组成。 

  胶州秧歌中“翠花”“扇女”“小嫚”这些女性舞蹈动作抬重踩轻腰身飘,行走如同风摆柳,富有韧性和曲线美,“扭断腰”“三道弯”为其代表动作;“棒槌”的动作轻脆洒脱;“鼓子”的动作有“丑鼓八态”,韵味奇特。“棒槌”在前,是“开道”的,扭起来是往上挑的;“鼓子”是场子里最活跃的,需要下腰、跌背和头顶着地转啊转;“翠花”是摇扇,手握扇子,前捺后仰;“扇女”是撇扇,拿拈着“小脚”走路的姿态;“小嫚”是推扇,舞起来要俏丽。五个人的动作在同一旋律里各不相同,但结合得分毫不差,这便是胶州秧歌特别的地方。 

  “听到锣鼓点,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这几句顺口溜,说的便是胶州秧歌的魅力,多年来,以其“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2008年,首届中国秧歌节在胶州举办,胶州秧歌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胶州也被称为“中国秧歌之乡”。如今,全市现有秧歌队伍近千支,通过文艺工作者和胶州秧歌爱好者的传承与发展,胶州秧歌声名远扬,众多秧歌队伍赴韩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提高了胶州秧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胶州秧歌走向世界舞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民生
   第04版:专题·乡村振兴
主体建设稳步推进 盾构机蓄势待发
胶州秧歌角色的文化意蕴
优服务强保障 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
情系老兵 共迎中秋
金胶州民生03胶州秧歌角色的文化意蕴 2023-09-25 2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