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纯 报道
春风拂过胶北街道的万亩桃园,粉白相间的花海间,身着汉服翩跹的游客与直播镜头前热情推介的村书记同框,非遗夜市的热闹叫卖声与工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声共鸣——这是2025年胶北桃花节的生动图景。
走过三十载的胶北桃花节,早已从单纯的赏花盛会蝶变为三产融合的产业引擎。从“一朵桃花”到“全链绽放”,从“节庆流量”到“发展增量”,胶北街道以持续创新突破的实践,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年桃花节期间,胶北街道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由市文旅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和胶北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的“桃花朵朵映上合·乐购畅游嗨胶北”非遗之夜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活动在川剧变脸节目中绚丽开场,演员们技艺精湛,瞬间切换的脸谱让人目不暇接,喷火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随后,杂耍、古彩戏法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各展绝技,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舞台表演结束后,备受期待的非遗打铁花正式开始。只见铁水在空中炸裂,万千火星四散飞溅,仿若“满天星雨”倾洒而下,形成一片流光溢彩的壮观景象,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争相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时刻。
前来桃源夜市品尝美食的市民孙楠楠告诉记者:“听说胶北开了夜市,今晚带着孩子过来吃点小吃,不过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打铁花,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非遗文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
非遗之夜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桃花节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夜市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夜幕降临,桃源夜市30余个摊位次第亮灯,来自各地的小吃美食琳琅满目,套圈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构成了独特的夜间消费场景。
胶北桃花节始于三十年前,最初只是一个单纯的赏花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胶北街道开始探索如何将桃花节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胶北街道壮大发展特色产业,“春品蜜桃夏吃瓜,秋收葡萄冬采莓”的四季图景徐徐展开。三十年间,胶北街道以桃为媒,逐步构建起“特色种植+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立体化产业格局。在巩固“北梁蜜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的同时,培育出和睦屯西瓜、秋月梨等12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年产值超8亿元的瓜果产业集群。
令人瞩目的是,依托品品好粮油、柏兰食品等205家规上工业企业,胶北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香油、花生油等其他食品加工类的高附加值商品,推动农业产值持续攀升。(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如今,胶北街道的农产品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走向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以花为媒,“赏花经济”的链条也正不断延伸。“春日限定的蜜桃艾尔啤酒,刚出炉的桃花酥!欢迎直播间的家人们来胶北游玩选购!”走进胶北桃花季“甄选超市”,后柏兰村书记张星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桃花酥、柏兰香油、品品好花生油……十余种货物挤满货架。
借助桃花节的“大流量”,当地借力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联合街道啤酒、烘焙、食品加工等企业,联合推出桃花季“限定”食品,并同步打造线下“甄选超市”,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将当地特色产品推向全国。
胶北街道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体现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更体现在产业融合的创新上。他们以桃花节为纽带,将赏花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今年,胶北桃花节精心打造20公里生态旅游长廊,推出游客赏花采摘、桃园汉服秀等五大主题活动,更是策划了桃源夜市、胶北桃花季甄选超市等多元消费场景。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三十载桃香氤氲,见证着胶北从传统农业乡镇向现代化产业强镇的迈进。正如那历经岁月沉淀愈发醇厚的桃香,这片土地正以持续迭代的创新活力,以桃花节为新起点,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