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亚楠 报道
本报讯 “以前夜里上厕所,得提心吊胆摸着走,生怕摔一跤,现在心里可踏实了。”胶东街道爱国庄村独居老人王加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推开王加凤老人家的院门,曾经潮湿昏暗的旱厕已换成整洁的坐便,家门口的门槛前修了一节台阶,院子旁边还安装了感应灯。这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是胶东街道联合青岛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运营的胶东街道社工站,在爱德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的支持下,推进“老年友好社区计划项目”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从21户老旧农宅的适老化蜕变,到3个村庄公共空间的焕新,再到48场活动点燃的乡村“夕阳红”,一场温暖的“适老革命”正在这里悄然上演。
一户一策,解决老人生活难题
为了解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胶东街道社工站的驻站社会工作者分别走访了10个村子6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筛选出21户高龄、独居、失能等困境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并顺利完成了改造。调研中,驻站社会工作者挨家挨户敲门,与老人拉家常、问需求。每到一户,都会仔细记录房屋安全隐患和老人需求,联合专业的施工团队制定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做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胶东街道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从调研规划、资源协调、项目执行监督到服务跟进,为项目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实保障。
居家改造,守护老人生活安全
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驻站社会工作者全程跟进。爱国庄村部分困境老人的家中,年久失修的地面已经坑洼破损,施工人员先对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了清理,最后一步步填补找平,处理后的地面平整效果明显提升。
刘鹏刚老人因腿疾长年卧床,生活难以自理,为了方便其同样年迈的老伴照顾,驻站社会工作者为老人配备了防褥疮气垫床和尿垫,还安装了可移动的坐便椅。
张王庄村独居老人姜志合的家里,线路已经老化,非常危险,在进行综合评估后,施工人员对已经老化的线路进行了处理和更换,保障了老人的居家安全。从地面防滑到设施便利化,多项改造清单逐步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
除了硬件改造,驻站社会工作者还为老人配备了带按钮的紧急呼叫器,并帮忙录入子女等紧急联系人的信息。施工队的技术人员耐心地教老人使用:“遇到急事按这个按钮,就能联系上家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直到老人们完全掌握使用方法。
公共空间升级,方便老人日常活动
胶东街道社工站还推动了辖区3个村庄的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八里庄村的活动室、和平庄村的助老食堂都换上了适老化的座椅,方便老人休息、用餐。爱国庄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年洗浴中心也配备了可折叠的防滑淋浴椅,让老人洗澡更安全。常来洗澡的老人纷纷表示,现在自己洗澡也不怕滑倒,省事多了。
多元活动,丰富老年生活
老年友好社区计划项目不仅改善居住环境,还通过多样活动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胶东街道社工站的驻站社会工作者走进10个村庄,开展了非遗传承、美食制作、花样手工、健康养生、红色文化、普法宣传等48场系列主题活动,与老人们一起做手工香囊、包粽子,邀请专家教大家打太极拳,听老人们唱红歌,讲述过去的故事……这些活动让老人们走出了家门,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在重阳节当天,胶东街道社工站还在爱国庄村的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以“相伴重阳 共建老年友好社区”为主题的专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改善居住条件、便利日常出行、维护老年人权益、丰富文化生活和促进跨代交流等多个方面。通过精彩的表演、互动问答以及生动的展板展示等形式,不仅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便捷、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和温暖。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老人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不仅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更汇聚起了全村居民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
下一步,胶东街道社工站将继续链接资源,组织互助活动,开展更多健康、文化活动,让老人们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