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雪滢 陈莹 报道
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秉承“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基于“热爱生命,学会生活,自主生存”的“三生教育”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以生活教育为核心,以社团康复和职业教育为支撑”的“一体两翼”育人模式,切实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生存技能,努力让每一个残障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生活教育 让学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
“关东煮、美味寿司、鲜榨果汁,欢迎大家来品尝啦!”像这样本该出现在商场里的“吆喝”,却成了学校生活技能课上的常态。为推进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提升特殊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需求,探索“学校教学生活化,社区教学融合化”的教学策略,从最简单的洗脸、刷牙、穿衣、叠被到在食堂轮流值日、择菜、洗碗,从走进超市、农贸市场、医院开展社区教学到利用学校种植园种植时令蔬菜并参与烹饪制作,悉数纳入班级课程管理,开展了系列生活教育活动。
学校打造了烹饪教室,配备了专业的烹饪设备,烤箱、蒸箱、炒锅、蒸锅、电磁炉、电饭锅应有尽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周学习制作家常菜,从洗、切、炒、尝的每个流程都让学生动手参与,全程体验。通过教学、示范、练习、过关等环节,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烹饪技能。
“原先一直担心自己家孩子的生活自理问题,现在孩子在学校学会了蛋炒饭、拌面、炒家常菜,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饿肚子了。吃着他做的饭菜,我真的很欣慰。”说起孩子的变化,佳佳的家长难掩自豪之情,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学校劳动技能教育课程的实施。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具体可感的方式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改变了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生活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为以后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团康复 让学生热爱生命扬长发展
随着全市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推进,进入特殊教育中心的学生残障类别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学校开设了社团康复类课程,并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突破原有班级藩篱,采用“融合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优势特长、兴趣爱好,将学生按学段重组分配至不同的社团,让每个学生在综合康复的理念下补偿缺陷,在有限的优势下发展特长,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走进学校社团教室,几个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钻石画的创作。“钻石画可以锻炼他们的精细动作,还有手眼协调能力。”崔晓彤老师坐在海海同学的身旁,安静耐心地陪伴指导着。就读于辅读九年级的海海智力远不及同龄学生,但对待钻石画,却非常认真,他握住细小的点钻笔,一点、一按、一点、一按……创作出的画作十分精美。社团教室的展架上,摆满了美轮美奂的衍纸画摆件,创意精巧的纽扣画作品,闪亮如钻的钻石画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手工作品……学校的社团康复类课程有重在揉、搓、捏、剪裁、粘贴等锻炼精细动作的创意手工社团课,包括衍纸社团、钻石画社团、纽扣画社团;有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堂鼓打击社团;有旨在康复的电子多感官、感觉统合训练、蒙台梭利等社团;有意在培养学生初步职业技能的洗车社团、烹饪社团、家政社团;有重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武术操社团、乒乓球社团、田径社团、三铺龙拳社团等。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绽放。
社团康复课程开设以来,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学校武术操社团3名学生在中国智协2022年第十六次全国特奥线上联谊活动中获得“两金一银”;田径社团6名学生代表胶州片区参加青岛市第十七届残疾人田径运动会比赛并取得佳绩;衍纸、钻石画、纽扣画及手工制作作品多次对外展出,受到社会人士一致好评。
职业教育 让学生练就真技自主生存
“确认门窗都关紧后,开始第一遍冲水,自上而下均匀冲洗,再喷洒洗车泡沫……”洗车实训室中,孙从雨老师正带领职高三年级的同学们一遍遍地练习洗车流程。
“我们的洗车课已经开设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了,大多数职高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洗车技艺,步入社会之后也能拥有一项技能。因为洗车服务都是按照标准化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其中的很多流程都与学生从小学习的卫生清洁生活技能联系密切,所以特别适合这些特殊学生去学习,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做起来非常有成就感。”教导处孙玉淑主任介绍道。
特殊学生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融入社会,自主生存。学校致力于帮助残障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打通从校园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特殊学生练就本领自主生存。
学校从2020年起设立职业高中部,以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主。除洗车实训课外,学校还开设了烹饪、洗衣、陶艺、客房服务等职业课程,并经常性组织学生到职业学校、昌新鞋业集团、喜来登大酒店等学校和商企开展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为有能力学习职业技能的学生提供职前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不断进行新的课程调整,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竭尽全力提升残障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搭建起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自主生存的平台。
去年六月,学校第一届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即就业,胶州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与全体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安置协议,就业率达到100%,这是学校基于残障学生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
学校负责人表示,每个残障的生命同样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特殊教育正是要创造条件,创造舞台,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绽放自己应有的光彩。未来,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将不断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15年一贯制办学体系,更加优化生活教育、社团康复和职业教育“一体两翼”育人模式,帮助每一个残障学生练就生存本领,凭借一技之长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特殊家庭放飞希望、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