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璐 报道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猜一猜,这首诗说的是哪一个节日?谜底是:元宵节。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张祜。此诗描写了唐朝时长安的元宵节景象:家家灯火,处处歌舞,热闹非凡。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专家表示,元宵节主打一个“闹”字,人们通过各种民俗表演、歌舞晚会、灯会灯展、做元宵吃元宵等民俗活动,寄托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景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以来就有放灯和观灯的习俗。据了解,隋代时,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唐代时,灯会发展为热闹的灯市;宋代时,元宵节更为热闹,几乎成了居民们的狂欢节,街头巷尾,灯火辉煌,歌舞百戏,人声鼎沸。如今,灯会仍是元宵节中最热闹的一个活动,人们放灯、观灯、赏灯、猜灯谜,俗称“闹花灯”。
元宵节必不可少元宵,元宵,又名汤团、汤圆。北方多叫元宵,南方多称汤圆。元宵依馅分,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按制作方法分,有手工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多种形式,按粉制分,则有糯米面、高粱米面等制作而成,是元宵节的家家必备。
吃好喝好之后,娱乐时间到了,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属于智力游戏。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想,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风等格,猜中的往往还会有彩头奉上,既彰显智力也得到实惠,是项老少皆宜的优质活动。
踩高跷、舞龙舞狮、跳秧歌……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热闹欢腾、祥和喜庆、欢天喜地的气氛,表达了千家万户的人们纳吉迎祥、祈祝丰年的心愿。

